登录 | 立即注册 切换到宽版
德诚收藏投资资讯网»德诚论坛 资讯发布区 文玩典藏交流论坛 定窑贡瓷和定窑芒口瓷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589|回复: 1

定窑贡瓷和定窑芒口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4 15: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153.jpg


       定窑芒口瓷器创烧于北宋中期,在烧制芒口定窑瓷之前,宫廷除了使用官用型影青瓷外,还使用了采用匣钵装烧工艺烧制的没有芒口的定窑瓷器。这些非芒口定窑贡瓷,由于生产量底,成本较高,烧制时间不长,当时烧制的数量就比较少,至今已近千年,完整器存世量十分稀罕。而芒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制数量很大,所以存世量相对较多。可以肯定地说,胎釉都精美的非芒口定窑瓷器都是北宋早期生产的贡瓷,而绝大多数芒口定窑瓷器都是宫廷认为“不堪用”的民用瓷。根据文献记载,北宋定窑瓷器有白定、黑定、红定、绿定和紫定五色。实际上,紫定和红定都属于酱色釉范畴。其釉色有柿红色、酱红色、酱褐色、酱黑色、芝麻酱色、赤褐色等等品种。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01.jpg

       南宋文献《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由此可见,定窑芒口瓷器并不完全都是进贡朝廷的瓷器。“遂命”二字表现出定窑贡瓷在装烧工艺转型后,最先一段时间烧制的芒口瓷器进贡给宫廷后,使宫廷不满意和不适应,所以就“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04.jpg

       这些釉色的变化,都是由于釉汁中不同含量的氧化亚铁在不同温度烧制后的化学反应表现。当今所见定窑瓷器,多数是白色或者是酱黑色釉面的芒口盘、碗、碟之类的圆器,还有一些与芒口瓷工艺相同的琢器。定窑芒口瓷器只有极少数是北宋宫廷使用的瓷器,不过,由于涧磁村所烧的瓷器始终在工艺上大大胜于定窑系的其他窑口,所以通过一些有声望的人鼓吹,冒名顶替也同样占据了北宋定窑贡瓷的位子,因而身价千倍。本人因为不能盲目地完全苟同定窑芒口器是宋朝五大名瓷之一的观点,所以在此特别提出:“绝大多数定窑芒口瓷器不是贡瓷”的观点。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07.jpg

       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是烧制定窑贡瓷的所在地。总体上看,北宋定窑贡瓷的造型端庄,胎体比较轻薄,胎骨洁白,非常细腻,结构紧密,非常近似于极其细腻的淀粉,因此,胎骨不存在缝隙现象,胎体表面也不存在刷丝痕;施釉均匀,手感滑润,很难见到“泪痕”,釉色都是比较均匀的。由于瓷土是一元配方,在匣钵内采用仰烧方法,所以圆器不太正圆,口径不一致,这是非芒口定窑贡瓷的特征。在器物装饰上,有光素无纹饰的,也有划刻简笔缠枝莲花的,有些瓶或壶的胫部刻写实莲花瓣纹。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10.jpg

       大批量烧制的非进贡定窑器(以芒口盘碗为代表的瓷器),胎骨呈乳白色,不及前者细腻,瓷土结构不及前者紧密,但采用覆烧工艺,用垫圈扣烧,所以圆器都规整正圆,不变形。由于施釉速度快,导致釉层表面多带泪痕,釉层透明而稀薄,显露出胎骨上面的刷丝痕或者斑点、缝隙,影响美观,并且釉层发色不均匀,这些都是非贡瓷的特征。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13.jpg

       装饰方法,多在盘、碗、碟的里面刻花、划花或者印花,纹饰比较精美,外表光素无纹饰;盘、碗、碟的外边缘芒口很窄,内边沿芒口稍宽;釉层较薄,釉质细腻、光滑、明亮。定窑系其他窑口烧制的定瓷,芒口较宽,胎骨较粗,胎体偏厚,有些器物的泪痕和刷丝痕过分显眼,制作工艺不及涧滋村的定窑器。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16.jpg

        定窑红瓷是北宋早期的贡御瓷器,没有芒口,做工精细,釉层中的着色料为氧化铁。铁元素在还原焰环境中以中低温(约1100--1200℃)烧成,呈色为红棕色(酱红色)。柿红色、酱红色等定窑红釉瓷器极其珍贵,历代少见。就连清高宗乾隆皇帝也没有见过一件。乾隆咏定窑碗诗曰:“粉定传宋制,尔时犹厌芒。至今珍玉润,入夜拟珠光。訾近誉其古,尚圆岂必方。东坡琢红句,想未酌之详。--按今时所见定窑皆白色,上者谓之粉定,次者谓之土定,,乃苏轼《试院煎茶诗》有‘定州花瓷琢红玉’之句”。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19.jpg

       由此可见,连最爱玩瓷的乾隆皇帝都没见过红定瓷器,可见其珍贵稀罕之极!不过,乾隆所见的定窑瓷器并不只是白定,还应该有黑定。由于定窑黑釉瓷器,胎体较薄,釉层明亮如镜而薄如纸,就被当时朝廷的陶瓷专家以“薄如纸,明如镜”把宫中收藏的七八个定窑黑釉碗和两个黑定瓷枕,推断为世间传说的柴窑了,乾隆也同时受到了蒙蔽。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22.jpg

       因此,乾隆在咏柴窑碗的诗中表现出很大遗憾:“冶自柴周遂号柴,冠乎窑器独称佳。镜明纸薄见诚罕,足土口铜藏尚皆。内府数枚分甲乙(《夷门广牍》载:柴窑世传周世宗时所烧,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又《博物要览》论柴窑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为诸窑之冠。今,亦见记载之难信也),《夷门广牍》类边涯。都为黑色无青色,记载谁真实事谐?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25.jpg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28.jpg

       这些非芒口定窑贡瓷,由于生产量底,成本较高,烧制时间不长,当时烧制的数量就比较少,至今已近千年,完整器存世量十分稀罕。而芒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制数量很大,所以存世量相对较多。可以肯定地说,胎釉都精美的非芒口定窑瓷器都是北宋早期生产的贡瓷,而绝大多数芒口定窑瓷器都是宫廷认为“不堪用”的民用瓷。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31.jpg

微信图片_20180914145734.jpg
(文章转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发表于 2018-9-14 18: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德诚收藏投资资讯网 ( 鄂ICP备17004809号-1 )

GMT+8, 2024-5-2 16:17 , Processed in 0.1883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