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切换到宽版
德诚收藏投资资讯网»德诚论坛 资讯发布区 文玩典藏交流论坛 国宝帮抱团忽悠,伪国宝泛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373|回复: 1

国宝帮抱团忽悠,伪国宝泛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8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宝帮抱团忽悠,伪国宝泛滥




所谓国宝帮是指收藏界里一种特定的人群,它并非指那些购买“国宝"的人群,而是指那些时常买到假货,却自以为捡漏捡到国宝级古董的人。

在收藏圈暗暗涌动多年的“国宝帮”,是混入收藏界恶魔,国宝帮制造了国内最惊天骇人的一些巨大骗局。



一,国宝帮抱团忽悠,伪国宝泛滥

“尧舜时期的彩瓷、商代的青花,还有‘三英战赵云’等很多牛头马面、花里胡哨的臆造品,我一进门就被荒唐的展品吓傻了,连夜跑回了北京。”一位专家对记者讲述自己受骗的亲身经历时仍心有余悸。

近年来,文物艺术品展览逐渐从专业领域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好收藏,迈入“藏家”行列。

然而,由于监管松散,一些真假难辨的民间博物馆、艺术馆利用了人们渴望接触、了解文物艺术品的心理,将粗制滥造的工艺品当成“国宝”展陈、出售甚至拍卖;

一些伪专家则游走于电视收藏节目、拍卖会场,标称自己是资深鉴定专家,“抱团”蒙骗新入门的藏家购买赝品。这个松散而庞大的群体被业内称为“国宝帮”。

业内人士与专家表示,“国宝帮”抱团忽悠,误导了民众、扰乱了市场,对文物艺术品市场良性发展造成巨大伤害,对此现象,专家与媒体应加强责任心,也应强化行业监管,提高展陈门槛,让“伪国宝”无处藏身。



1,“伪国宝”层出不穷,收藏界诚信脆弱

如果你没听说过“金缕玉衣”、“汉代玉凳”这等收藏界的笑话,那一定要小心谨慎了。它们是近年最知名的“伪国宝”事件。

前者说的是商人通过伪造的一件玉衣,请五位文博界知名专家鉴定后,骗取了大额银行贷款;后者说的则是经“专家”鉴定、在拍卖会上以2.2亿元成交的“汉代玉凳”,被众人指出是荒唐的赝品。

“以假乱真”在民间博物馆、艺术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海南省文物局一位知情人士介绍,2014年元旦成立于万宁兴隆的海南昊天艺术博物馆,

号称藏品达万余件,实际上大部分都是“伪国宝”,展厅内陈列着大量夏代陶器、商代青铜大鼎、编钟、铜奔马等,让人真假难辨,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明明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他们也敢摆出来误导观众。”

这位知情人士说,更为可怕的是,这家民间艺术博物馆还经常将藏品拿到海南省博物馆交流展出,也将藏品拿到国内拍卖市场拍卖。

“能够到官方博物馆交流展出,无疑为其藏品真伪提供了有力注脚。”这位知情人士说,更扰乱视听的是,还有不少文博界人士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为民间博物馆、艺术馆“站台”。

记者翻看海南昊天艺术博物馆各种活动新闻发现,出席活动的不乏海南文博界重要人士,不少人在讲话中称赞其馆藏丰富、馆舍精美、运营创新。

业内人士指出,官方及文博界重要人士的出席为“伪国宝”充斥的民间博物馆增添了官方“严肃”“真实”等重要色彩,这样的民间博物馆面向游客开放,容易误人视听,不但不能提高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内涵,反而令明眼人心生厌恶。

微信图片_20180828214355.jpg

2,“国宝帮”颠倒黑白,真专家三缄其口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张树伟说,堂而皇之地展出“伪国宝”由来已久。那些业内专家一眼就能看出的假货,被主办者认为是“捡漏”到的国宝级古董,

最可怕的是,有的“业内专家”明知假货却“抱团”蒙骗新入门的藏家购买,这个松散而庞大的群体被业内称为“国宝帮”。

一位专家对记者讲述了自己受骗的亲身经历,几年前他应邀参加位于河北冀州的一家民间博物馆“冀宝斋”的开幕式。

“主办方说第二天才正式开幕,不让看展品。我不放心,跟着布展人员溜进去,一进门就被荒唐的展品吓傻了,连夜跑回了北京。”

这位专家说,展品中有尧舜时期的彩瓷、商代的青花,还有“三英战赵云”等很多牛头马面、花里胡哨的臆造品,整个五层楼一件真品也没有。在闭馆整顿前,该馆还先后被确定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业内人士指出,在公众场合展出伪国宝危害甚远。一方面,许多私人艺术馆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提供教育功能,使得许多初次接触文物的年轻人误以为“国宝”水准低劣,丧失了继续探究的兴趣,令人悲哀;

另一方面,一些博物馆等学术机构的业内专家在利益的驱使下被“卷入”其中,不惜冒着名誉被毁的风险为假货“站台”,令行业诚信受到极大冲击。

由于人数众多,“国宝帮”比业内专家的声音更大,在一些场合会造成假货猖獗、黑白颠倒的怪现象。

微信图片_20180828214403.jpg

3,收藏者心态浮躁,捡漏不成反踩雷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国宝帮”的猖獗归根到底是很多收藏者心态浮躁,渴望通过文物“一夜暴富”的心态所致。如今文玩市场上赝品数量巨大,抱着“捡漏”心态容易上当受骗。

专家提醒收藏者,首先,对媒体上的“专家鉴定”不要盲目相信。陶瓷研究者、苏富比艺术学院原中国首席代表梁晓新说,一些媒体,甚至是主流媒体的“鉴宝”节目缺乏专业知识,严重误导了公众。

他们表面上是传播知识,实际上请来的“伪专家”是通过电视节目为自己做宣传。最令他担心的是,一些老人被电视节目忽悠,误以为有可能“捡漏”买到好东西,被误导拿重金购买“伪国宝”,还当成一种爱国行为。

通常情况下,真正的专家不愿意在电视上“鉴定真伪”,更不会在电视上“谈钱”。民间藏家马未都说:“我在电视上聊文物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谈钱。

记得有一次到知名电视台录节目,主持人拿一个拉杆箱做道具,打开一看里面都是假钱,我当时就决定不参加录制了。”

其次,做好知识储备,不要抱有“捡漏”的心态。一些古玩爱好者起初并不全是利益驱动,他们出于对文物的喜爱而开始在地摊古玩市场中淘宝,结果被人误导而走入歧途。实际上,缺少文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分辨能力,才会出现上当受骗的情况。

对此,马未都给大众提供了三点“收藏之道”:做好严格理论准备,切忌走捷径,量力而行。严格的理论准备就是要大量、广泛阅读严格的理论著作,

他说:“收藏没有捷径,所有人告诉你的捷径一定是个弯路,是个陷阱。不要认为任何一个简单的知识就可以判定这个东西的全部。”


微信图片_20180828214407.jpg

4,行业造假风气日盛,加强监管迫在眉睫

自古以来,我国文物交易都是民间行为,一些私人艺术馆、博物馆对展出的文玩艺术品的真假不负责,拍卖行对拍品也是“不保真”,加上文玩爱好者“捡漏”心态,整个行业造假、贩假、售假的风气盛行。

专家指出,面对“国宝帮”的猖獗,专家与媒体应加强责任心。与“国宝帮”不断营造舆论、“抱团忽悠”相比,大部分专家不发声,抱着不蹚浑水的态度自保,任由普通民众被“忽悠”危害更广。

与此同时,应加强监管,提高展览门槛,促进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明显的“大赝品”不应进入高校、博物馆等场所。

在公共场合展览文物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高校、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应担负起教育、研究等承载文物艺术品价值的责任,相关主管部门应对展品质量严格把关。

此外,应按照《博物馆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措施,同时完善年检和退出机制,让“伪国宝”无处藏身。

在我国,民间艺术馆、博物馆长期被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注册登记在当地民政局,在管理上处于松散、不规范的情况,其中相当一部分没有获得文物部门的专业认可,为“伪国宝”的滋长提供了土壤。

作者:赵琬微、赵叶苹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题:《收藏界诚信危机:国宝帮抱团忽悠,伪国宝泛滥》



算命先生和神棍说几句假话,最多骗你几十块香火钱,还能求个心理安慰。而江湖专家胡编乱造、指鹿为马的忽悠,不仅要掏空你的腰包,还要清光你的银行存款。对这样的人,岂能不远之?小心国宝帮中的鉴定神棍们。

二,国宝帮中的鉴定神棍们,坑死人不偿命

小时候,村里有个婆婆在地里干活摔断脚。她的儿媳妇来找我妈带她去神婆那问问,是不是撞到鬼了。

第一个神婆说“没 有”。她心里嘀咕:没可能!老人家心情舒畅、头脑清醒,没鬼怎么会摔到。

第二个神婆还是告诉她“没有”。她依然不死心——家婆活了70岁,出田多过吃饭, 从没遇过这等事,说没鬼谁信。

第三次,她托另一位远方亲戚到隔壁小镇找了个神棍。对方告诉她,老太婆去年在外面过桥过路不注意,得罪了土地伯公的随从,这 次专门纠集了小鬼来报复她。

听到神棍分析的与自己的猜测不谋而合,这回她终于满意了,回来对我妈说:“外边的神棍水平就是高,我早说有鬼了。人家闭一下眼睛就算出来了,真厉害。”

第三个神棍一次无意中的迎合,就让这位儿媳妇的孝心得到了安慰。一般人可能会感慨,这位农村妇女也太固执了吧。

但反过来想,除了“有鬼”之外,其他任何判断性的结论都不是她想要的结果。70岁的老人家了,你还让她到地里干活,说得过去吗?

唯其只有“有鬼”, 才能瞬间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彻底解除她在乡土社会背受的种种道德压力。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心计,而是对现实境况的无奈。在投资收藏界,笔者经常会遇到一些和这位农村妇女有着同样处境和心理的民间收藏者。

前几天,有位朋友便对笔者叹气,说她父亲最近十年迷上了收藏古董,不知从哪里陆陆 续续买回来几十件老东西,有陶瓷,有青铜器,也有古玉和字画。

有些懂行的朋友善意提醒他,这些东西有问题,不要再花这样的冤枉钱了。甚至在遭遇几次拍卖公 司的诈骗后,他仍固执地认为,自己的东西绝对没问题,以前遇到的这些人都是些不懂行的朋友和机构。



朋友的父亲,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假古董市场的受害者。这类受害者,在他们买的东西还不是很多的初期,由于听了个别与卖家有利益捆绑的江湖专家“颠倒黑白、装神弄鬼”的忽悠和灌输,他们的心里往往自筑堡垒,不愿意去听其他旁人的质疑。

而随着阅历的增长,结识的圈内朋友越来越多,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鉴定常识,内心开始意识到以前认识的那些 “专家”确实可能有问题,

但这个时候,他们收进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甚至已经达到小收藏家的规模,出于对以前投入的巨额资本的痛惜,他们其实已经从开始的 “不愿意”转变成“不敢”去面对那些质疑。

因为一旦出现一个否定性的判断,就意味着他们以前的投资立马打了水漂。对他们来说,这种残酷的现实后果,不仅经 济上Hold不住,感情上也受不了。

在这种现实境况的逼迫下,他们唯有不断去寻访不同的鉴定专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权威的人来解除他的困惑和风险。

面对一屋的赝品,越是权威的专家,就越不会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而此时能帮他们寻得心理安慰的,唯有那些企图从他们身上捞点高额鉴定费和拍卖服务费的骗子。

由此,一些长期跟着骗子公司讨饭吃的江湖专家、农民鉴定大师开始粉墨登场了。这些人的出现,改变不了民间收藏者的命运,只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二次伤害。

对于该朋友父亲的藏品,笔者委托多位行家认真看过其中五件,发现无一不是后代的仿品,每一件藏品都在器型、色彩、名款和斑痕等方面存在多个硬伤。

其中有一件现代仿大明洪熙年制的青铜香炉,2007年曾经过一位名叫“连××”的所谓国家级鉴定大师的鉴定,说具有很高收藏价值。

笔者在网上一查,这位专家自称是教授级专家,现任中国文物实业总公司开发公司副研究员,擅长古代佛造像、金银器、钱币、青铜器、文房四宝和玉器鉴定,后面还编了一大堆无据可查的名头。

一看就是江湖骗子,在2007年以前,网上没有任何关于这位“专家”的信息,在鉴定界就像是一个石头里边蹦出来的猴子,多年来一直跟着一些做古董交易服务的皮包公司讨饭吃,其中就包括被广州公安取缔过的“古今通宝”公司。



这类江湖专家,实际是古董造假产业链上的寄生虫。他们绝大部分没有 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也没有在正规学术机构从事过文物研究和鉴定工作,

为了骗取民间收藏者的信任,他们除了会编造出一大堆让人眼花缭乱或子虚乌有的名头之外,还往往会借助一些策划公司的巧妙安排下,与一些主流专家同时出席一些商业活动,然后再通过不知情的媒体报道,让外界误以为他们具有与主流专家平起平坐 的学术地位。

一些还没有入行的民间收藏者,由于本身缺乏与古董收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极容易便受到类似的表面信息的蒙骗。

尤其是近年来,各类带有 表演和广告性质的寻宝和鉴定活动在各种电视媒体和公共场合频繁出现,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众对文物鉴定这一本来非常严谨和复杂的工作的认知。

算命先生和神棍说几句假话,最多骗你几十块香火钱,还能求个心理安慰。而江湖专家胡编乱造、指鹿为马的忽悠,不仅要掏空你的腰包,还要清光你的银行存款。对这样的人,岂能不远之?

作者:冯善书
来源:《南方日报》
原题:《远离江湖鉴定专家》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于 2018-8-29 21: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德诚收藏投资资讯网 ( 鄂ICP备17004809号-1 )

GMT+8, 2024-5-4 05:28 , Processed in 0.2017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