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切换到宽版
德诚收藏投资资讯网»德诚论坛 资讯发布区 文玩典藏交流论坛 古代精品瓷器为啥那么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634|回复: 1

古代精品瓷器为啥那么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8 20: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没有自动化生产工艺,瓷器最高端的制造法也就是流水线生产,把各个工序细化拆分(CCTV《瓷器》纪录片中说景德镇鼎盛时期的瓷器作坊,生产工艺高达一百多步),由专人负责各个工序。
但归根结底还是手工生产。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首要就是质量控制的不稳定性。试想,你费老大劲做一个东西,而成品率居然低于10%,这个东西该卖多少钱?
再说瓷器制造要求高,花费人力物力巨大。说精品瓷器属于奢侈品,一点也不夸张。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须品,在贫困羸弱的朝代当然没有太大的国力进行制造。
下面以自己的一点亲身体会,举例说明一下瓷器繁复的制造工艺。
大学修了两个学期的陶艺课,纯业余谈一点点外行的看法。
首先,第一节课老师就让我们揉泥,一揉一节课啊,老师说这是基本功,要揉到里面没有气泡,否则烧的时候会裂。
后面就是教我们用压片机,手动的,把泥坯用布包起来,再过一个大滚轮压成片。之后教我们用泥条或者泥片来堆制器物,为什么要用这种小块?因为小块的话不像大的整体坯料容易受气孔影响烧裂。
640.webp (4).jpg
泥片堆的一个罐子,这是刚上釉还没烧的样子。烧之前我用各种浓度的泥浆补漏,希望烧完能够盛液体,可惜还是失败了。

640.webp (5).jpg
这是烧制后的样子,可以看到釉烧制后的颜色完全不同吧!
大约第4节课我才知道我们玩的泥巴不是“陶”,而是“瓷”……老师说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对气孔的容忍度远高于瓷器。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的泡菜坛子的气孔和饭碗。

640.webp (6).jpg
这是做的一个鼎,做得很纠结,边做边塌陷,耳朵断了又反复补,好在烧出来裂痕不怎么影响。

640.webp (7).jpg
这就是上釉烧制完的效果了。
关于烧制
陶艺教室有两个窑,一个电窑一个气窑,平时都用电窑,长得就像个大号的冰柜,里面有温度控制。烧制并不是我以前想象的,在野外挖个坑,点把火烧着就算烧制了。
温度控制很复杂的,老师大致提了一下,记得是要先升温800度左右,维持,在上下波动着上升,要烧24小时左右。温度对釉的颜色也有影响,同样的釉,低温烧制的颜色和高温可能完全不同。
我记得当时大家都有作品要上红色,但老师告知我们红色釉如果低温烧制的话需要用含金的釉料,另一种釉料不含金也能烧出红色(记得是含铁),但需要高温。目前的条件是气窑才能达到高温,但坏了......所以只能用其他颜色代替了。
再说说上釉
釉嘛,就是瓷器表面那层光滑的,亮洁的东西,如果没有釉……你可以把碗倒过来看看底下,粗糙的感觉,这就是没有釉。
顺带提一下为什么碗底没有釉,这是因为烧制过程中釉会流动,如果碗底上釉的话烧制时会粘结底板,扯不下来,最后只能敲下来。
有人问,那确实需要全面上釉怎么办?答案是吊起来。陶艺教室用的是钼丝,用钼丝吊起坯,接触钼丝的地方不上釉即可。这样可以烧制珠子一类的东西。
上釉也远比我们想象的难。釉料装在各种撕了标签的饮料瓶子里(有娃哈哈,大瓶可乐等),再贴上新标签。釉的名字都比较奇葩,什么日落啊,西子湖啊,岁月3啊,从名字很难猜到颜色的!所以陶艺教室有很多上釉的碎瓷片,上面写上釉的名字,用来参考上釉的颜色。
釉装在瓶子里大多沉淀了,用前要摇一摇。摇得不均,烧出来颜色也不均匀。好吧,其实就算你摇均匀了涂的时候你也会发现很难涂均匀的……釉摇完后是粘稠的液体,涂在坯上涂一笔是一坨,下一坨涂上去去覆盖前一坨又是一坨……总之很难涂啊!
好在有个东西叫喷壶,就像个不锈钢茶壶,可以用压缩机也可以用嘴吹……当时压缩机也坏了,我就是用嘴吹的……
当时在陶艺教室有个女生上釉非常均匀,我震惊了……问她才得知她是学油画的……
对了,上釉前要给坯料补水,补水多少全靠经验,补多了会悲剧……怎么悲剧我也不知道~补少了或者没补,釉会自己结成团,不覆盖表面。

640.webp (8).jpg
这就是没补水就上釉的结果……表面粗糙,釉点光滑。
看完这些,知道瓷器为什么贵了吧?
(文章转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发表于 2018-7-30 15: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德诚收藏投资资讯网 ( 鄂ICP备17004809号-1 )

GMT+8, 2024-5-2 15:06 , Processed in 0.1950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